詩歌:《新頌》338掌管我(Youtube中和行道會頻道)
釋義: 在後掃羅時代,大衛與其屬下,和掃羅王朝及其追隨者之間的恩怨有些複雜,必須先梳理一下。 在掃羅死後,大衛雖然得以回到故鄉,也得到自己家族猶大人的支持。可是大部分的以色列人依然效忠於掃羅王朝;所以,掃羅的元帥押尼珥才會帶著掃羅剩下的兒子伊施波設,過到約旦河東,在瑪哈念立他為王,以延續掃羅王朝的命脈(2:8-9)。猶大人則在希伯崙立大衛做他們的王(2:4)。 後來,擁立伊施波設的押尼珥,因與掃羅的妃嬪有染,被伊施波設質問,而有投靠大衛之心,也受到大衛的歡迎(3:7-9)。沒想一統江山大計,卻被約押為報殺弟之仇,在大衛不知情下,設計殺害了押尼珥(3:26-27)被破壞了。哪知形勢又峰迴路轉:伊施波設在押尼珥被暗殺後,自己也被身邊的部將所殺。一時之間,掃羅王朝冰消瓦解,讓原本追隨掃羅的部眾陷入群龍無首的困境。加上大衛在處理掃羅被殺、押尼珥被殺,和伊施波設被殺的事上恰如其分,贏得了支持掃羅以色列人們的心。他們就推派代表前往大衛做王的希伯崙,向大衛表達願意歸順之意(5:1-2)。這原來也是押尼珥的打算(3:12),可惜他無緣親見。 於是,大衛在希伯崙接待以色列的長老們,與他們立約,他們就膏他做全以色列的王。此時大衛三十歲,他做王一共四十年。前七年在希伯崙,後三十三年在耶路撒冷(3-5)。大衛的王朝於焉揭開序幕。
問題 1.掃羅的兒子伊施波設,和元帥押尼珥,分別被誰所殺?
2.大衛分別在哪兩個地方做王?一共多少年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