詩歌:《新頌》395主求憐憫我們(Youtube中和行道會頻道)
釋義:亞捫王拿轄原來與大衛的關係不錯,他去世後兒子約嫩繼位。大衛派團前往弔唁,打算厚待約嫩,以報其父拿轄的知遇之恩。那知約嫩受手下挑撥,認為大衛派弔唁團來是為打探國情,不懷好意。於是約嫩下令剃去弔唁團的使者一半的鬍鬚,又割去衣服的下半截,讓他們羞辱地回去。大衛知道使臣們受辱,就派人去迎接他們,並讓他們暫住耶利哥,到鬍鬚長出來後再回來(1-5)。 亞捫人怕大衛來討伐就先下手,召募了傭兵:亞蘭人兩萬步兵、瑪迦王一千、陀伯人一萬二千。大衛派約押率領以色列人的精銳出擊。亞捫人在自己的城門外擺陣,亞蘭人、陀伯人、瑪迦人在郊野擺陣。約押見敵軍對自己的部隊形成包夾,就親率所選精兵對著亞蘭聯軍擺陣,把其餘的交給自己的弟弟亞比篩迎著亞捫人擺陣。約押與亞比篩互相鼓勵,並且協同出擊。約押直上攻擊亞蘭人,亞蘭人不支敗逃。亞捫人見亞蘭人敗戰,也無心續戰,逃回城裡。約押戰勝後就回耶路撒冷去了(6-14)。 亞蘭人戰敗後心中不服。亞蘭王哈大底謝,從大河那邊調集大隊人馬,由將軍朔法領軍,過了約旦河,到了希蘭,準備與大衛一戰。結果亞蘭人再次敗在大衛手下。大衛殺了七百輛戰車的人、四萬步兵,將軍朔法也被殺。哈大底謝組建聯軍的各部的首領見敵不過以色列人,就與大衛講和歸降。從此亞蘭人不敢再幫亞捫人(15-19)。
問題 1. 亞捫人為何要與大衛決裂? 2. 亞捫人找了哪些人來助陣,要與以色列人一戰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