詩歌:《新頌》46 高舉主
經文:《歷代志上》5章18-26節
釋義:流便支派、迦得支派和瑪拿西支派一半的人中,能出戰的共有四萬四千七百六十人。他們與夏甲人,以及與夏甲結盟的阿拉伯部落伊突人、拿非施人、挪答人交戰。他們在戰場上呼求神,倚靠神,神也照他們的祈求把夏甲人交在他們手裡。他們擄掠夏甲人的駱駝五萬,羊二十五萬,驢二千,以及人口十萬。他們打敗了敵人(夏甲人等),住在敵人的地上,就是約旦河以東的地方,直到被亞述人擄到亞述去(18-22)。
以色列人能夠打敗敵人是因為神幫助了他們,可是後來他們卻背棄了曾經幫助他們的神,去拜那些被他們打敗除滅部落所拜的神,行了宗教上的邪淫,得罪了他們的神耶和華。所以神就激動亞述王普勒和亞述王提革拉毗尼色 ,把流便支派、迦得支派和瑪拿西半支派的擄到哈臘、哈博、哈拉與歌散河邊,直到編纂本書(《歷代志》)的時候,他們還住在那裡(25-26)。
23-24記載瑪拿西半支派佔領並定居的地方—從巴珊到巴力黑們、示尼珥與黑門山。以及瑪拿西半支派族長以弗、以示、以列、亞斯列、耶利米、何達威雅、雅疊等,他們都是勇士,是有名的人。
問題:
1. 與夏甲人爭戰,並奪取他們土地而居的是哪些支派?
2. 後來這些以色列人被誰?擄到哪裡去了?